文字陈述水平下降 这些年轻人为何“词穷”

2025-07-12 19:20:38- 焦点

文字陈述水平下降 这些年轻人为何“词穷”

归纳:汤晓雪出处 :中国青年报 查看次数:发布时间:2024-02-27 08:51:44【字体 :小 大】

  沟通交流是人际交流的关键方法。语言和文字陈述的背后是思维和认知 。随着网络媒介的推动 ,依靠流行语、表情包就能“直抒胸臆”,但这种浅白直接的外汇xm平台怎么样输出方法 ,让一些复杂深邃的陈述逐渐被遗忘 。在离开网络生态、需要进行规范化陈述时,一些年轻人只剩下了干瘪的文字和磕绊的语言 。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呈现,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陈述水平下降 ,47.1%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、陈述单一。为什么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“词穷”的状况?如何丰富自己的语言 ,让“梗阻”的陈述顺畅起来?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人和有关领域学者,共同探讨这一难题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文字陈述水平下降 这些年轻人为何“词穷”

  “你来给大家说几句吧。”春节期间的一次家庭聚会上 ,00后李思超成为家人留意的焦点 。他的家庭人数对比多 ,每到过年会聚到一起 ,图个热闹的氛围 。在被点名发言时 ,李思超感觉脑子有点“短路” ,虽然有很多话想说,xm外汇代理怎么做但吭哧了半天,也没说出完整的句子。众汇代理

  李思超的现状不是个例 。今年春节期间  ,社交平台上诸如“有哪些陈述祝福的词汇”“拜年时怎么说显得有新意”的帖子引发很多留意。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 、拜年数据要复制粘贴……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“词穷”了 。

  “一些年轻人语言文字陈述水平下降 ,反映出网络时代‘文字失语’的现实难题。”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焕钊认为,网络技术让生活更便捷的并且,也对人们的思维方法 、价值观念及陈述方法等产生深层作用 ,年轻人的“词穷”难题应当引起重视 。

 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1333名青年参与的调查呈现 ,53.3%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陈述水平下降。过半受访青年认为阅读量少和依赖网络语言及表情包是“词穷”的主要原因。

  近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 、陈述单一

  李思超在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,在校期间时常要作汇报。每次汇报,让他对比头疼的是教师提问环节 ,“有时话就在嘴边 ,但不知道怎么说  ,磕磕绊绊的 ,显得底气不足” 。

  北京95后张然对自己工作后的第一次汇报印象深刻。虽然认真作了准备,但发言时她一度“大脑空白”,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陈述出来,“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 ,但连不成完整的IC Markets外汇官网句子,‘卡壳’了好几次”  。这让张然意识到 ,写和说完全是两回事 ,想要流利陈述并不容易 。

  “我遇到过提笔忘字的现状,原本会写的字突然想不起怎么写了 ,只能求助网络。”在杭州工作的90后刘源觉得 ,自己不仅语言陈述水平下降 ,书写水平也在下降 。工作上,偶尔要提交文稿,会让他感到对比吃力,经常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。

  调查呈现 ,53.3%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陈述水平下降了 。47.1%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 、陈述单一 ,43.2%的受访青年表示用笔写字变少 ,41.5%的受访青年遇到过词不达意 ,难以精确陈述想法的现状。

  合肥00后王雨菲感觉,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关键的线上社交用语。“平时和朋友聊天 ,大家都喜欢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 ,如果谁发了一大段文字,反而会显得很奇怪。”她觉得,碎片化的陈述方法能够活跃气氛 ,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像某种“暗号”,接得住“梗”代表“我懂你”,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。“但如果线下这样说话  ,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。”

  调查呈现,37.9%的受访青年有过提笔忘字的现状,35.0%的受访青年觉得写作困难。其他还有:陈述逻辑对比紊乱(34.9%),经常利用网络用语(31.1%) ,过于依赖表情包(22.8%) ,越来越懒于陈述(14.1%)等 。

  “从根源上说 ,语言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引发的”

  “如今移动设备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,大家越来越习惯在网上交流 ,而且基本是打字 、发表情,打电话都很少了,说话交流的机会在下降。”刘源觉得 ,网络变更了原来的说话写字方法,输入法也简化了文字的输出方法,比如一句诗 ,过去需要完整背出来 ,但现在只要打出前面几个字的首字母 ,就会出现整个句子。“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并且 ,也让人懒得记忆和思考了 。”

  王雨菲平时与朋友交流基本在线上  ,“群里经常会出现各种表情包 ,甚至靠表情包就能了解别人的意思”。但王雨菲感到  ,过度依赖线上交流,会让线下交流变得困难  ,自己在线下的场合就不太爱说话  ,担心说错话没法“撤回”。

  对于“词穷”状况产生的原因 ,调查呈现 ,阅读量少 、陈述水平弱化排在首位,获选率为54.0%,之后是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,缺乏创造力(53.0%) ,碎片化查看数据 ,难以形成平台思维(52.1%),获选率均超过了半数。

  张然发现 ,工作后自己的社交圈越来越小 ,和朋友线下见面的次数也变少了,“大家平时都对比忙,很难约到时间”  。

  提到“词穷”难题 ,张然觉得自己不是不会陈述,而是越来越不想陈述了  ,“现在能够深入交流的人越来越少,渐渐地自己的复制欲就下降了,遇到事情最多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几句,不太会探讨对比有深度的议题” 。

  “词穷”产生的原因还有: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(47.6%) ,“短平快”的陈述方法盛行(34.4%)  ,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(33.1%) ,与人交流的欲望下降 ,不想陈述(17.6%)。

  郑焕钊认为 ,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“社恐”,这让他们更倾向选择虚拟社交 。在线上,网络“梗”及其他网络语言符号成为年轻人共同的社交语言 ,这是他们获得文化资料认同和表情达意的方法之一 。但这种方法对规范性 、逻辑性和书面化的陈述方法造成了冲击 ,进一步作用了语言陈述背后的思维方法,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了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。“从根源上说,语言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引发的。”

  “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。它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关键组成部分,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凝聚力的根本 。”郑焕钊认为,“欲说却词穷”的文字失语难题会对旧有文化产生冲击,引发个体思维方法的简单化和粗糙化,也会对集体性的民族文化产生负面作用  ,而且网络语言符号圈层化带来的代际文化区隔,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集体性文化的凝聚力。

  如何找回“陈述水平”

  在那次不太顺畅的工作汇报后,张然开展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陈述水平。每次汇报前,她会先练习几遍,直到能完全顺下来 。“平时会读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书籍 ,积累专业知识 ,这样陈述时会更专业 ,更有底气 。”

  李思超觉得,书面语言和口语陈述有很大不同,在强化阅读的并且也要多交流,让别人听得懂是一项关键水平。

  “在网络时代,保持独立思考很关键 。”刘源认为,现在很多数据看完就忘,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入探究和思考 ,而这往往是消化吸收数据的关键一步。在日常生活中,刘源对比留意社会民生类资讯 ,遇到焦点事情会主动搜集数据,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,增强思辨力,理性陈述。

  “多参加线下社交对提高陈述水平有一定帮助 。”王雨菲觉得 ,面对面交流时,一方面要倾听对方的话语,感受对方的情绪,另一方面,还要调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  ,机构好语言,回复对方 ,这样的交流和交流是线上打字 、发表情包所不具备的 。

  调查呈现,应对“词穷”,58.4%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强化阅读,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,57.5%的受访青年提议注重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水平训练,55.7%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打破碎片化、快餐化获取数据的习惯。其他还有:多参与线下面对面交流  ,锻炼陈述技巧(46.9%) ,注重国民陈述教育 ,提高陈述水平(39.5%) ,辩证看待和利用网络流行语(20.3%) 。

  “帮助年轻人走出‘词穷’困境 ,需要从改良网络语言生态开展。”郑焕钊认为 ,一方面要强化网络素材的精品化建设 ,尤其是语言文字的精确性、丰富性和美感,打造素材优质的网络人文新经典;另一方面,要引导各类网络资讯规范语言文字陈述,承担文化引导和审美引导的责任,比如打造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社交软件、综艺等 。另外,院校及家庭要提高对青少年人文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,强化对年轻一代语言陈述和思维的训练  。

  “处理年轻一代的‘词穷’难题,还要变更其网络生活习惯。”郑焕钊提议,有关部门要帮助年轻人下降对虚拟生态的依赖,鼓励年轻人多参与线下活动,获得更多具体的生活体验 。

 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 ,00后占14.1%,95后占21.0%,90后占40.7%,85后占14.9% ,80后占9.3%。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1.3%,高中/中职的占8.8%,大专/高职的占25.7% ,本科占61.7% ,硕博研究生占2.5% 。

  记者  王志伟


- END -